谢志勇委员、李纬宇委员:
您提出的“365体育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要素保障方面。一是优化要素保障服务。为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创优发展环境,印发了《重点项目(企业)要素保障工作制度》,健全了要素保障工作机制,提升了服务效能。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用工对接5次,为156家企业提供3261个用工岗位,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开展产销对接17次、线上直播163次,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开展产融对接36次,截止6月末,达成合同26个,金额0.8亿元;开展产学研对接4次,创力新能源与河师大、闪耀钻石与河南工学院等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二是强化政策落实监督。一方面,要求各部门在制定涉企政策前充分听取市场主体的建议;另一方面,按照《延津县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办法》要求,由牵头部门或者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承担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具体工作,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确保决策实施效果。三是推进能源市场化方面。根据《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65体育平台: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通知》要求,我县大力支持新能源光伏项目建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引导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推进各类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结合电网承载能力和用电负荷增长情况,科学调控发展节奏,强化供需协同水平。
二、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一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优化信贷流程,降低准入门槛,推动银行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优化信贷审批标准,降低对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大力开发“延津特色”金融产品,围绕我县农业大县实际,先后推广县建行“惠农贷”、县工行“种植E贷”和“农资贷”、县农行“惠农E贷”等特色涉农产品;针对不同产业链(如小麦深加工、畜牧养殖、特色果蔬),联合主管部门及龙头企业探索“产业链金融”模式,开发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等产品,截止6月底,全县贷款余额131.43亿元,同比增长4.58%。二是优化融资担保服务。充分发挥我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担保费率,重点为缺乏有效抵押物但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支持,撬动365体育平台信贷资源下沉。截止6月底,县益丰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金额2976万元,在保户数64户,同比增长3.45%。三是推动企业融资发展。积极响应并深入推进省、市“登顶太行”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精准构建后备梯队,县金融服务中心联合工信局、税务局,根据企业规模、规范性、核心技术等指标,系统筛选了天利热工、慧联电子两家企业作为我县上市后备企业。同时密切跟踪省、市上市扶持政策动向,定期梳理、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上级部门积极推荐。邀请金融机构、律所等中介机构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专业指导,组织举办企业上市(挂牌)辅导对接会3场。
三、解决民营企业欠款方面。一是完善清偿机制方面。压减财政支出,坚持过“紧日子”,在确保“三保”等必要刚性支出前提下,压减各类财政支出,腾挪365体育平台财力,全力统筹可用财政资金化债。同时,依据政府债券化解欠款有关政策,对纳入发行计划的债券项目进行再评估、再筛选,压缩进展较慢、收益较差、非必要的项目建设规模,并确保债券资金专项用于化解对应项目债务。二是建立清偿台账方面。建立了清偿台账,并动态监控每一笔债务,实行销号管理,项目单位和财政部门及时沟通偿债资金支付信息,对达到支付条件的拖欠资金逐笔登记,做到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三是推动合同规范化方面。根据《河南省财政厅365体育平台:加强政府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项目单位在招标采购文件中要明确合同主要条款及合同签订方式,包括买卖双方责任和义务、验收程序和要求、合同内容及价格调整的约定和程序、付款程序和条件、违约赔偿和处罚程序、争端解决程序和方法等内容,并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及时支付政府采购资金。同时,依据《河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处理办法》,积极化解河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上企业投诉举报案件,帮助企业解决欠款问题,目前已办结5件,帮助企业化解欠款80.34万元。
四、规范行政执法方面。一是制定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定《延津县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五项行动”实施方案》,分别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营商环境领域涉企行政执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推进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专项行动,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未履行生效判决问题专项清理行动等五个方面,要求各部门制定行政执法规范,明确执法权限和程序,杜绝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二是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县司法局先后组织召开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和涉企行政检查业务研判会,同时,结合常态化开展卷宗评查工作,分批对重点领域单位行政执法行为开展现场监督。截至6月底,开展案卷评查100本,移送线索材料13件,组织处理23人,发现职能部门问题数13个,督促完成整改10个。三是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在政府网站、“法治延津”公众号公布涉企执法线索投诉方式,保障诉求渠道畅通。依托2个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联系点与10名监督员,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四是强化执法人员培训。聚焦能力素质培训,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新修订法律、执法程序规范、文书制作规范等实务内容,县司法局对一线执法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确保全员覆盖、精准滴灌。2025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执法培训30余次,理论测试30余次,覆盖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
五、其他方面。一是提升政务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着力优化政务大厅布局,整合服务窗口,将多个关联事项集中办理,实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通过集成服务,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提升办事体验。截至目前,已实现除负面清单159项政务服务事项外应进必进。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等全生命周期,打破部门壁垒,将关联性强的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梳理推出“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退休养老”等高频“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21项,办件量9434件。进一步推动“免证办”“一件事一次办”,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和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减少80%以上。二是优化涉企服务。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成立14个定点帮扶服务组,县级领导分包全县工业、商贸和建筑等规上民营企业120家;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由23个县级领导带头分包28个重点项目,开展常态化点对点服务;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共走访小微企业6307家、个体工商户18059家,帮助企业融资8.69亿元。三是完善民营企业发展推进机制。加快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由县发改委和县工信局主要领导双牵头承担办公室主任职责。负责统筹推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研究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大工作安排,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管委会、县直各部门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
延津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7月10日
豫公网安备: